光明日报记者 董山脊 王艺钊 光明日报 通信员 杜咏茜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铭刻住乡愁。”驱车驶入天津市蓟州区穿芳峪镇东水厂村的乡谈,进村的搭客皆能看到刻在山壁上的这句话,让东谈主还未进村就对村里的面孔充满期待。
东水厂村建于宋代,被穿芳峪镇的群山环抱着,毗邻九龙山国度丛林公园,丛林笼罩率达95%以上,有丰富的当然资源、文物古迹寝兵不尽的故事传闻。蕃昌的丛林、绵延的山体似自然樊篱为墟落圮绝了外世的喧嚣。龙潭、古洞、奇峰、幽林……仿若“极乐寰宇”,是东水厂村给东谈主的第一印象。
村里的小路并不算浩荡,却绝顶平坦,全部上莫得频繁奔驰的车辆,因此你不错尽情踱步耽搁。路两旁,一边是深广的山墙,一边是穿村而过的溪流,目下可见动静交汇的好意思景,耳边是水车哗哗作响。才走这几步路,就已让东谈主别有洞天。
踱步在东水厂村的山林间,原来半隐半现的民宿群落昭着呈目前目下。民宿依山而建,灰顶白瓦的房屋唠叨有致,让东谈主不得不极少点接近、探索、观赏。冬日的阳光散在绿荫草坪和逶迤的石板小路上,四周群山环绕,头顶太空蔚蓝,明明站在山间又仿佛跻身屋顶,如斯“村在山中,山在林中,林在户中”的场景,绝顶神奇!沿着石板路走,一步、两步、三步……像极了年幼时踩影子的场景,也许,这即是进村山壁上那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铭刻住乡愁”的含义。
“绿水青山是咱们村的自然上风。”东水厂村党支部布告兼村委会主任陈长生绝顶自重。2018年,“一肩挑”的陈长生当选后指示村“两委”赶紧理清发展念念路,坚握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致力将小墟落打形成京津冀附近“微度假”缠绵地。
民宿不远方,有一条逶迤朝上的登山步谈。阳光甚好,步谈的小路上斑驳陆离、光影交汇。在东水厂村里,这样的“微景不雅”还有许多,龙潭鸣翠、夕阳青山、松海听涛、古谈秋风……可谓一步一景,处处风情。
每一个来到东水厂村的东谈主,皆要去一睹村里那棵千年古槐的风华。古槐位于村中心,姿雅繁多,即使插足冬季,也诱骗了不少搭客前来拍照打卡。相传唐代名将尉迟恭在此安营时,见这里水源充沛、地肥粮足,于是筹资修建了一座寺院,这棵古槐那时就栽植于寺院的石阶之上,距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
一棵古树,几多春秋。古槐生于东水厂村的绿水青山之间,也见证了一段情感点火的红色岁月。
“我跟你说啊,抗日强人包森经常把他的战马拴在大槐树下,树里有个树洞,那是八路军藏身藏枪的场合。”97岁的刘连增老东谈主经常在古槐树下为村里的孩子和搭客们发达他当年切身履历的故事。
两山夹一嘴,有宝又有水。因其特有的地舆位置,东水厂村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构兵时辰曾是冀东八路军的神秘交通站,亦然八路军十三团的指令部所在地。1939年、1941年,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先后设备了盘山抗日凭证地和雾灵山凭证地,东水厂村即是连结这两个凭证地的惟一神秘通谈。古槐下,还不错看到包森当年休息乘凉的石板;里巷中,八路军冀东十三团指令部的原址上还留有见证历史的老房。这里的红色故事,如今变成了信仰的种子,在和平年代生根发芽。
红色系根脉,绿枝发新芽。小山村里,十三团临时指令部原址、爱国宗旨警示训导园基地、红色音乐长廊串珠成链,红色基因滚动为“看得见的历史”,“红+绿”的发展模式为东水厂村的乡村旅游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目前,全村仅53户东谈主家的东水厂村已发展农家院(民宿)35家,年招待搭客上万东谈主次,村民东谈主均年收入达4.2万元。
“吃水不忘打井东谈主嘛!目前村子发展得这样好,家家户户搞旅游,这些皆离不开在这里战斗过的强人先烈们。”陈长生但愿每一个来东水厂村的东谈主,皆能看到东水厂的好意思景、了解东水厂的历史、带走东水厂的故事。
冬季的天老是黑得稀奇早,下昼5点左右就已暗下来。石阶上,搭客渐渐散去,只剩下古槐树在夜风的吹拂中轻轻摇曳开云体育,仿佛在诉说已往,又仿佛在憧憬畴昔……